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丰富的调味品能满足更多食客的口味要求。但一些仿真产品的出现,让行业人士、消费者颇感担忧。
当A货遭遇B货
“这年头投机制假的,真是太厉害了。”广西某调料配送服务公司负责人陆女士感叹,部分假调味品的仿真程度,不但能把大厨给蒙骗了,还能让大厨对它深信不疑。6月7日上午,记者见到陆女士的时候,她首先把店里的各种证件给记者看了一遍,包括一些品牌的经销证明。她强调,店内所售的全是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且在广西市场已经有近十年的经营时间了。
最近,陆女士碰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她的员工拿着某品牌番茄酱上市场推销。一位餐馆的大厨在试吃了之后说,他们所销售的番茄酱是假货。这位大厨说,这个品牌的番茄酱餐厅一直在用,味道、口感和陆女士员工提供的这一瓶几乎一样,但在色泽上两者有区别,大厨原来用的同品牌产品颜色不鲜艳,而陆女士员工提供的这一产品颜色鲜艳一些。因此,大厨就认定,陆女士员工提供的这一瓶番茄酱是添加了色素的假货。
这位大厨还强调,自己所在的餐馆是一家高档餐馆,一向以来都对调料要求有着高标准。为保持店内出品水准,对所有材料都是严格把关的。广西某调料配送服务公司的员工向大厨要了一瓶餐馆长期使用的番茄酱,经过比对后发现,两者确实各方面都很相像。不过在外包装上,公司人员发现了漏洞。正版的外包装上有“享誉百年”4个字,而仿真版却唯独少了这4个字。
一些小规模的餐饮店为了节省成本刻意使用次品,这种做法很常见。但是,陆女士所提到的仿真货与这些次品有所区别,业内把这种仿真货称为B货。一些大排档或者是小餐厅,对菜品的出品并不讲究,他们使用大量的香料来掩盖菜的原来味道,对味觉的要求不是十分细致。所以,刻意使用一些廉价的次品以节省成本,这已不是什么秘密。
但是,B货的使用者已经出现在个别高品位餐厅。他们对品质有严格要求,很多时候是不惜成本也要保证出品的。使用B货,大多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销售者在推销货品的时候,不会一批货都用B货。而是在A货(指正规产品)当中,掺杂一两样B货来卖。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B货有同于服装行业中的超A货,是在色泽、气味、口感等方面都仿得相当逼真的调味品。由于B货的销售价格略低于A货,这对餐厅经营者有很大的诱惑力
使用酱料先入为主
中高档餐厅所用的调料,一般都是由固定的供货商送货上门。在南宁某餐厅总厨韦先生的带领下,记者进入餐厅的“弹药库”里一探究竟。稍微有些规模的餐厅,会有自己的货仓。韦先生所在的餐馆,光是调味品就有一个专门的仓库。
这个仓库比一个小型餐厅还要大,里面摆满货架,各个品牌和品种的酱料存放在货架上。据介绍,这里的调味品种有四五十种,调味品是影响菜品的关键,所以各餐厅所用的调味品都属于高度机密。因此,记者未能详细看清就被“请”出来了。
韦先生介绍,每个品牌的调料都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粘度、稠度、香度、鲜香味都有所不同。这些味道对于大厨来说很重要,就像是一道菜的生命一样。韦先生说:“做一道菜需要一种味型,定格了一个味型就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走。”味道一旦改变,客人马上会有所察觉。出品不稳定,就容易流失客人。
虽然会有很多供应商上门推销,但是餐馆一旦选定了供应商,如果不是合作上产生矛盾的话,很少会更换。供应商所提供的酱料,也是一经使用就基本认定了的。味道和色泽如果出现细微改变,有经验的大厨能很快觉察出来。
韦先生说,有时候也会有先入为主的情况发生,推销人员上门推销时介绍产品特质,每个人都说自己卖的是正牌的,也会总结自己产品的特性,归纳为这个品牌的特征。比如色泽不太鲜艳,是因为都是全天然,没有添加色素。只要餐厅大厨相信并且认定了,就会排斥其他。
有时候上门推销的人员,会用比门市价略低的价格来吸引客人。价差虽然仅在10元以内,但是对餐馆来说却有很大的吸引力。韦先生店里仓库的调味品种还不足50种,如果餐馆规模更大的话,调料仓库里的东西甚至能比一般调料店还要丰富。所以,调料的价格稍有波动,也会对当月利润有很大影响。
生抽和鸡精是韦先生饭店里用量最大的调料,500克一瓶的生抽每天至少使用3瓶,生意好的时候要用到5瓶。计算下来,一个月的用量超过100瓶。每瓶的进价低那么一两元钱,一个月就能节省一两百元。因此,味道相对较纯,价格又略低的调料很容易打入中高端市场。
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
记者走访了南宁市内多家大市场,调味品独辟一片天地。在许多大超市、菜市场,调味品琳琅满目。酱料品牌如李锦记、海天、加加、家乐、厨邦等品牌是国内知名品牌,鸡精尤以太太乐、家乐、豪吉、海天等品牌为主。味精在南宁的市场上则以荷花、加加、太太乐、菱花等品牌为主。在食醋方面,品牌就更丰富了,水塔陈醋、原味陈醋、山西老陈醋、纯米醋等,足有20多个品牌,本地的食醋品牌也有七八个。
南宁交易市场调料区是各个品牌的聚集地,但是不同摊位的老板,对同一个品牌的产品都有不同诠释。在南宁交易市场做调料生意多年的黄先生介绍说,他们要的调料都是直接来源于各大代理商,绝对不会有假货。消费者相信品牌,所以购买的时候很少挑选。黄先生说:“在我这里,加加、海天、李锦记、家乐几个牌子是很好卖的。”
黄先生从自己摊位上拿起一瓶酱油,摇晃瓶身后看酱油沿瓶壁缓缓流下。他说,像这样流速慢的是好酱油,反之像水一样流动较快的,就是较次的。接着,他让记者闻了一下酱油的味道,说正品酱油才有如此香的味道。
同是在南宁交易场里做生意的江女士,则拿起同一品牌的酱油,打开瓶盖让记者闻,说正品酱油的味道有一种特殊的豆酱味,那种纯粹腻香的产品是添加了香料的。
记者发现,超市里的导购员对自己的产品也均称正品。南宁某超市的食醋导购员毛女士摇晃所售产品,产生大量泡沫之后,瓶内没有沉淀物。这些特点被她称为是正品的特征。每一名销售人员都是以自家产品的特征作为正品特征,介绍给消费者,标准各有不同。
在业内人士的指导下,记者于6月8日上午再次走访市场,从各种“正品标准”中发现了其中不同。一种黑胡椒碎的产品,外包装的底部有一圈紫色的边,有的产品紫色边完全贴底。在南宁交易场,有个别同类产品略有不同,它的外包装紫边是上移的,在底边与瓶底之间位置留白了一小圈。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留白的就是B货。B货只是在外包装和部分成分上有所不同,但重量还是足的。B货如果连重量都不足,货品的质量就更没有保障。
另外,某中高档品牌的番茄酱也有两种包装。同样的产品名称、重量,在外包装纸上所印的番茄个数不一样。正版的有6个番茄,仿真版的只有两个大番茄,不仔细看还真分辨不出。
仿真调味品名称也层出不穷,有一种名为潘泰牌甜辣鸡酱的产品,出现了翻版名称为“盘泰诺华”。字体、颜色都完全相同,只是在名字上做了细微的改变,不仔细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同味不同料价格大不同
调味品市场何其丰富,其中高价位品牌是B货盯紧的对象。就像服装一样,越是高档成衣,在市面上流行的仿冒货就越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家乐、李锦记等知名品牌,是高仿真货瞄准的对象,因为它们在市场上有较高的认可度,所以仿冒货也会相应地拥有庞大的市场。
B货的制作很精细,只是在原材料当中,用平价材料替换掉成本较高的成分。替换的成分不会太多,大部分的材料使用还是和正品相同。但是,这一替换就会让价格大大降低,最大幅度可以降低一半的成本。
南宁市酱料厂高级工程师蓝卫介绍,他们厂生产的产品也曾发现过假冒的。消费者投诉并把仿冒货送到厂里来,其中有些是假货,连名称都是山寨版的。但是有些是高仿真产品,只是替换了某种成分。“有些辣椒酱,用西红柿和南瓜来代替。颜色照样那么鲜艳,质感也仿得很像”。
在销售过程中,推销员所说的许多产品特征,有误导消费者的作用。例如,好的酱油会有鲜味,很香,这些都是不对的。蓝卫说:“我们在酱油厂里工作过的人就会知道,真正天然酿制出来的酱油是没有鲜味的,反之还会有些怪味道。”刚酿造出来的酱油,只有一些甜味,其他的味道都是后续调配的。
大品牌的产品会分区域销售,针对南方市场,部分品牌会特别生产口感偏甜、色泽偏淡的产品。这是为了迎合当地口味,拓宽市场而实施的一种举措。但是,总体来说,酱油好坏还是有标准可循的。
按照国家标准,酱油分为两类,即高盐稀态和低盐固态。高盐稀态酱油就是所谓的天然晒露,一般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酿造出成品。而低盐固态酱油则采取保温的工艺,缩短了制作时间。酱油并不是像一些销售商所认为的那样分生抽和老抽那么简单。
在酱油加工中,一般还将酱油按加工工艺分成纯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这一区别要按照国家规定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予以标明。食醋也有相应的说法,有自然酿造的和用冰醋酸做成的。蓝卫介绍,许多超市推销员都说,看不到杂质的醋是好醋,其实太纯净的醋反倒有可能是用冰醋酸调制的,自然酿造的应该会有少量沉淀才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