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如今,在南方大城市的超市、商场,只要有卖小菜的地方,就能看到醒目的红黄相间一只碟子一双筷子的“小菜一碟”商标,创立者胡小平年近不惑,来自偏僻乡村。目前,“小菜一碟”的小菜年销售额已逾8000万元。
1989年,胡小平在南京大兴码头部队招待所认识了一位卖榨菜的涪陵人,胡小平第一次开始接触坛装榨菜。他想法给南京的面条馆、小吃部供应正宗涪陵榨菜,40公斤一坛每坛就赚12元钱。发展到1995年,胡小平已经在南京水西门批发市场开了家“榨菜世界”酱菜批发部,当时他在南京号称“榨菜大王”。 这期间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胡小平吃了不少厂家过河拆桥的亏。1998年,胡小平成立了南京云露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始注册了自己的产品商标和服务品牌,使自己的畅销产品由自己的服务网络销售。这个商标品牌就叫“小菜一碟”。可能这也是胡小平的人生感悟吧,因为他曾经是“榨菜大王”、“榨菜世界”又怎样,还不是一夜之间被人甩掉!所以干脆还是“小”一点好。“再说我本身也就是个在农贸市场卖小菜的。”胡小平进一步解释说。
“小菜一碟”一诞生,立即吸引了众多小菜生产厂家和小菜经销商的眼球,胡小平开始用产品商标不断汇聚特色产品-特许制造;用服务商标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特许经销。随着“小菜一碟”销售网点的不断增加,更多的有地方特色的新品小菜不断加盟。随着“小菜一碟”特色新品的不断加盟,“小菜一碟”开发网点的力度不断增强。经过市场的不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胡小平的目标:“小菜一碟”,浓缩中国小菜精华!胡小平的经营战略逐渐明确,用营销网络吸引特色产品,用特色产品编织营销网络,形成一股力量:对于一个制造商来说,只要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的营销网络;对于经营商来说,只要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的特色源头产品。
“小菜一碟”在制造商和经营商互惠互利中不断壮大、提升,与制造商、经营商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建立起属于大家的“小菜一碟”。除了把生产商和经销商团结在一起,胡小平的“小菜一碟”在做什么?当人们从超市货架上选取琳琅满目的各式小菜时,孰不知,从种植前品种的选择,到田间栽培、生长呵护,直至按照严格的标准,加工成各种风味的产品,最后选取多种渠道进入超市销售,这是一个全方位控制质量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给“小菜一碟”带来灭顶之灾。
为消费者选择最好的小菜就是“小菜一碟”的职责,胡小平加大投入,邀请食品保健专家来指导,让一些基地的小菜增加乳酸菌、氨基酸的含量,把中国小菜由传统的“下饭型”向现代的“保健型”拓展。
最让胡小平感到幸福的,是很多贫困地区加入“小菜一碟”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小菜一碟”选择的生产基地,大都是贫困地区,且都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没有污染的产品。
“小菜一碟”有一个生产基地在安徽大别山,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山里树藤上结的是野生夜山瓜,这个瓜据说是白天开花,夜晚生长。地下生的是野生地藕,地沟里随手都能采到,当地一个酱菜厂的原料,往往就是老人和放学的孩子在路边顺带采摘送过来的。这个厂在没有和胡小平合作之前,没有市场,原料就不值钱,人们也就懒得去干。他们合作后,市场打开了,原料,开始值钱了,人也勤快了。特别是后来,胡小平经常到这里,“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能看出来,他们向我投来的是感激的目光。”胡小平幸福地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