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个别水产商经营不规矩
问题多为鱼类产品注水、上色专家教授识别水产品窍门
两节食品安全系列暗访之水产核心提示:随着多宝鱼、鳜鱼嗑药等事件被公之于众,水产品的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哪些鱼能放心食用?哪些水产品暗藏难以识别的作假情况?为了能让市民在两节期间了解本市水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吃上放心的鱼、虾、蟹,本报雷霆暗访小组连续走访全市大小几十个水产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经对本市和平、河西、南开、津南、武清、静海等区县几十个水产批发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商贩销售的鱼、虾、蟹均来自正规养殖场,有相关合法的运输、销售手续和检测报告等,水产品质量也均符合国家标准,市民可放心食用,只有少数市场存在注水鱼、上色鱼的情况。
发现问题1
给鱼“美容”用不明色素
经过对本市多个水产批发市场暗访,了解到一些鱼贩为了增加鱼的卖相,还从鳎目鱼的外观上下工夫,不惜雇人给鳎目鱼上色“美容”。
一名在该行业从业多年的知情人告诉暗访小组:“商贩们打进来的鳎目鱼都是死的,颜色一般比较白,卖相不好,因此一些鱼贩就会给鱼上色,增加卖相,有的甚至会雇专人用色素将鱼通体都染成红色,就像鱼的本色一样……这个只有明眼人才能看得出来,买家如不是特别有经验将很难识别。每次上色时,就连盛水的盆都会被色素染成红色。”
知情人表示,商贩们给鱼“美容”只是为了好卖,至于用的是什么色素,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商贩们自己都讲不清楚。该市场另一个水产品批发摊点前,很多人都在抢购外表红润肥硕的鳎目鱼,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就有3名男子各自提着满满一大袋鳎目鱼离开。
发现问题2
注水鳎目一条多赚60元
在本市最大的一个水产批发市场里,早晨7点不到,买家(包括零售商及饭店、餐馆的采购人员)就络绎不绝了。在市场入口,有一大群人专门盯着前来采购水产品的客户,只要有人或者车辆进入市场,他们便蜂拥而上,将采购者领进他们的商铺。有些人甚至会为争客户而恶语相向。
一名瘦小男子拦住暗访小组的车,将暗访小组领到了他们的鱼铺。该鱼铺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里面放着两个大冰柜和一张床。见有人进来,一名年轻男子迅速从床上爬了起来,得知暗访小组前来订购鳎目鱼时,该男子迅速打开冰柜,拿出一条红润肥硕的鳎目鱼说:“这是刚进的货,特别新鲜,你们来的真是时候!”“多少钱一斤?”该男子回答道:“鳎目鱼是一条一个价,2斤多一条的每斤50块钱,一条7斤多的鳎目鱼,每斤就得75块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内行,所以说的都是实价。”
暗访小组问:“你这儿的鳎目鱼怎么这么肥?”该男子回答:“一看就知道你们是行家,鳎目鱼就是扁扁的,我跟你说实话,这些都是打水(注水)的,这个市场的鱼贩都这样做……打水的看上去肥,好卖。我这儿打的还算少,他们打的更多,鱼肚子都鼓得高高的,就跟临产的孕妇似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暗访小组随后又走访了该市场的多个鱼铺,发现鱼贩们销售的鳎目鱼均存在注水现象。
一位鱼贩告诉暗访小组,鳎目鱼注水在该市场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因为注水的利润非常大,而这种暴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就能计算出来的。
其一,鳎目鱼注水后再迅速冷冻,从外表看体形饱满,卖相好,容易吸引消费者。其二,注入的水变成了鱼的重量,而鳎目鱼是一条一个价,总重不一样的鱼“起步价”也不同,比如一条6斤7两的鳎目鱼(未注水),每斤的价格差不多是70元,整条鱼的价格就是469元。这么大一条鱼注水4两对鱼贩来说非常容易,可注水前后整条鱼的价格却大不相同。注水后,6斤7两变成7斤1两,不光“起步价”涨了,其每斤的价格也要上涨,最后,整条鱼的价格就变成530多元。也就是说,只要注水4两,鱼贩就可获利60多元。发现问题3
海水晶当盐给水产保鲜
海水鱼、虾、蟹有着特定的生存环境,在运输和贩卖鲜活海水鱼、虾、蟹时,如果用淡水盛放死亡率很高,因此商贩们一般都用海水盛放。海水晶,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主要作为观赏鱼用盐。而调查中发现,个别商贩为图省事,竟用海水晶调制的“人工海水”贮存海产品。
同时发现,有些商贩更为甚之,不仅用这种“人工海水”贮存水产品,甚至用海水晶当做食盐涂抹在水产品的表面,或者塞进水产品的体内。
专家介绍,早在2001年,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曾发文表示:“海水晶”等类似产品,由于其在生产中加入了微量元素,通过对盐进行再加工,已改变了盐的理化性质,因此其既不属于食盐(包括渔业用盐),也不属于工业用盐,此类产品不得进入食盐市场。如发现作为食盐销售,违反盐业法规,盐业部门将依法处理。
专家教你“健康吃鱼”
两方法鉴别注水鱼
专家表示,注水鱼分为两种,一种是活鱼注水,一种是死鱼注水,因此鉴别也分为两种情况。
鉴别活鱼注水需在买鱼时用手捏一下鱼肚子,注过水的鱼肉松且软,而正常的鱼鱼肉有弹性;注过水的鱼发呆不喜动,活不长。对肚子发鼓、又有点超重的鱼要格外小心,除了有鱼子的外,十有八九就是注水鱼。
鉴别死鱼注水的方法不同。死鱼注水后一般都要冰冻,尤其是海水鱼,这类鱼注水经过速冻后显得特别肥大,有的由于注水过多一经冰冻,冰体膨胀会导致鱼肚破裂,外观严重变形,有的褶皱十分明显,因此应该细查其外观。
经过上色的鱼,只要将鱼体不同部位进行对比就能发现破绽,有的技艺低下的“美容师”,其上色的鱼只要经水清洗,鱼体颜色就会脱落。吃鱼并非越鲜越好
专家表示,即使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鱼药,在养殖品上市前也必需停用。而食用了药物的鱼类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因此吃鱼时最好要将内脏,尤其是肝脏摘除干净。
很多市民认为,鱼越鲜越好,并且喜欢现杀现吃,认为这样才能保证鱼新鲜又有营养。但是,食品营养专家表示,这是目前市民都存在的吃鱼误区。专家介绍,现杀的鱼最好用保鲜膜覆盖后搁置在冷藏环境中4到5个小时。
鱼不能现杀现吃的原因是现杀的鱼蛋白没有完全分解,味道不够鲜美,营养成分也不充分。其次,将剖腹洗净的鱼放置几小时,毒素挥发得差不多了,可降低有毒物质对身体的危害。另外,刚宰杀的鱼有很多的寄生虫和细菌,在常温下或者在冰箱里储存4到5个小时,会杀死一部分寄生虫和细菌,食用起来更加卫生。
吃鱼也有不少讲究
一般来说,吃鱼的禁忌不算太多。细究起来,因为鱼的生长周期不同,可能会对一些特殊人群产生影响。比如鲤鱼,在春天繁殖时,体内荷尔蒙急剧增多,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吃后容易发,对一些体质虚寒的人来说不宜食用。
处在不同时期的人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鱼类产品,比如孕妇、计划怀孕的女士或是正在哺乳期的女士以及婴幼儿,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类产品,最好不要食用金枪鱼、牡蛎、海鲈、比目鱼、梭子鱼等水银含量过高的海洋鱼类,可以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淡水鱼,如鲫鱼等。
一般而言,江河湖泊的鱼比池塘、工厂车间的鱼更加安全,不容易被药物污染。而深海鱼要比近海鱼味美安全。
其他易见问题
鱼虾蟹?甲醛超标专家介绍,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会增加鱼、虾、蟹的养殖密度,这样会增加水产品感染疾病的几率,因此,养殖户为了给养殖池消毒,会在水里投入大量的甲醛和高锰酸钾,由于用药不按照规定,很容易造成甲醛超标。危害: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毒的化学药品,有杀菌和防腐能力,但人食用掺有甲醛的水产品后可引起胃痛、眼刺痛、头痛、呕吐、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辨别:用甲醛浸泡后的水发水产品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变得坚韧而富有弹性,嗅之有淡淡的药水味,外观、色泽晶莹透明,十分漂亮,但食之较脆并会觉得比较有“嚼头”,缺少海鲜特有的美味。
海参?盐酸浸泡
调查中发现,本市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发泡出色泽鲜亮、体形硕大的海参,在发泡水中竟添加大量工业盐酸。
危害: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金属,对动植物纤维和人体肌肤均有腐蚀作用。若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高浓度盐酸对鼻黏膜和结膜有刺激作用,会出现角膜浑浊、声音嘶哑、窒息感、胸痛、鼻炎、咳嗽等症状。
辨别:用盐酸浸泡过的水发海参,浓度较高时闻起来有淡淡的药水味,而且表面比较清洁,色泽晶莹透明,但吃起来较脆,缺少海鲜特有的美味。正常的水发水产品色泽不应过于鲜亮而脱离产品的本来颜色,应该体软少弹性,用手触摸时,不应过于光滑。对特别洁白、肥嫩和有异常气味的产品要警惕。
鳝鱼?避孕药喂养
据了解,还有一些养殖户为了使鳝鱼、螃蟹等避免产卵而消耗营养变瘦,而给其喂养避孕药物。
危害:曾有一家三口食用避孕药养的鳝鱼后,出现了头痛头晕、腹部绞痛、腹泻、心慌、胸闷、颤抖、嗜睡等症状。专家表示,妇女吃了甚至会引起不孕症。
辨别:吃避孕药长大的鱼、鳝鱼、螃蟹等水产品,其“体格”比较肥硕,肉很细腻。专家提醒,选购这类水产品时一般不容易鉴别,但是安全起见,消费者最好选购鲜活、不过于肥硕、好动的水产品,因为,吃避孕药长大的水产品一般不好动。
多宝鱼?含硝基呋喃类药物
去年11月,上海在专项抽检中,查出多宝鱼含有违禁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该事件引起全国关注。
危害:硝基呋喃类药物近来的研究认为长期使用除了会对肝、肾造成损伤外,当人们长期食用这类动物性食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在人体内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而呋喃唑酮则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和急性肝坏死等。
辨别:在购买鱼类时要看体表、鱼鳃、鱼眼、鱼肉的新鲜程度。一般鲜鱼眼饱满、角膜光亮透明、无下陷;鳃盖紧合,鳃丝鲜红或紫红,清晰,黏液透明,无异味;体表鲜明清亮,表面黏液不粘手。用手指按压,一般多坚实有弹性,光亮,光滑。对于冰冻鱼,活鱼冰冻后眼睛清亮,角膜透明,眼球略微隆起,鳍展平张开,体表覆有冻结的透明黏液层。
鳜鱼?喂食孔雀石绿
上海多宝鱼事件之后不久,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抽取蛋类及淡水鱼样本作化验,结果发现,15个鳜鱼样本有11个含有违禁药物孔雀石绿。
危害:孔雀石绿是化工产品,既是杀真菌剂,又是染料,具有较高毒性、高残留,而且长期服用之后,容易导致人体得癌症、畸变、突变等。
辨别:一看表皮创伤处是否着色。如鱼鳞脱落处的创伤处发绿甚至呈现草绿色,表明可能已受到污染;二看鳍条。一般情况下,鱼的鳍条相对比较容易着色,如发现鱼鳍或裙边呈现绿色或草绿色也应谨慎对待;三看肌肉。水生动物的肌肉一般都呈现白色。
其他有毒鱼的辨别
含酚的鱼--鱼眼突出,体色蜡黄,鳞片无光泽,掰开鳃盖,可嗅到明显的煤油气味。烹调时,即使用很重的调味品盖压,仍然刺鼻难闻,尝之麻口,使人作呕。被酚所污染的鱼品,不可食用。
含汞的鱼--鱼眼一般不突出。鱼体灰白,毫无光泽。肌肉紧缩,按之发硬。掀开鳃盖,嗅不到异味。经过高温加热,可使汞挥发一部分或大部分,但鱼体内残留的汞毒素仍然不少,不宜食用。
含磷、氯的鱼--鱼眼突出,鳞片松开,可见鱼体肿胀,掀开鳃盖,能嗅到一股辛辣气味,鳃丝满布黏液性血水,用手按有带血的脓液喷出,入口有麻木感觉。被磷、氯所污染的鱼品,应该忌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