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开门七件事。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称,北京连日捣毁多个地下灌装假冒名牌酱油的窝点。这些假酱油不仅毫无营养成分,而且大肠杆菌和菌落数严重超标几十倍。专家表示,这些酱油均属于假冒伪劣产品,食用后会引发腹泻、恶心等症状,甚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媒体曝光
焦糖色素+水=酱油?
据报道,近日北京市工商执法部门把该市朝阳区18个摊位的酱油送检,结果显示,这些样品的菌落和大肠杆菌数量严重超标,其中菌落数最高超出国家标准86倍,大肠杆菌超出26倍。
随后,北京市工商执法部门展开进一步调查,并在朝阳区内发现一个酱油制假窝点。一位中年男子先往桶里添加一种名叫“糖色”的黑色液体,搅拌后,又往桶里添加洗过胳膊的自来水稀释。然后,往桶内插入塑料管,用嘴在另一头一吸,就开始装瓶,旧瓶换上新盖,并对瓶身进行洗刷,贴上新标签,便成了所谓的“酱油”。
据该男子透露,其一个人一天可兑出几十箱酱油。由于生产材料只是“糖色”、盐和自来水,每箱成本只需10元,卖出去15元,平均一天可卖出50余箱。
据专家介绍,该男子所用的“糖色”就是食用色素焦糖。国家规定,在酱油生产中可添加适量焦糖色素,但其不是主要原料,含有铅、砷、贡等有毒成分,如果添加过量会引起中毒。
广州市场
无“QS”酱油郊区叫卖
昨日笔者走访广州市区的市场了解到,各大型超市的酱油比较正常。
然而,在白云、番禺等区的城乡结合部,可疑酱油并不少。按国家规定,正规的酱油在包装上必须标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并具备QS标识。然而笔者在番禺区“北亭肉菜新市场”看到,这里部分百货店的酱油包装很不规范。笔者在一家店里随意拿起一些瓶装的“海天”牌老抽酱油,上面均没有标明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此外,QS标志也模糊不清。
随后笔者在另一家店发现,一牌子为“英标王”的酱油和另一牌子为“黄标王”的酱油均为10.5L的桶装酱油,但都没有QS标识和氨基酸态氮含量。据该店主透露,这些桶装的酱油是从广州的各大批发市场进的货,主要销给附近餐馆和学校。至于没有QS不能进入市场的规定,她表示毫不知情。
笔者在市内部分城中村市场调查还发现,不少酱油虽从包装上看很正常,但肉眼观察发现,这些酱油的颜色发黑发暗,像自来水一样稀,没有酱油应有的粘稠性。
部门说法
本地品牌酱油没问题
笔者随后向广州市质监局了解情况,该局透露,今年第三季度,该局对市场上的调味品进行了一次抽查,结果只发现一款蚝油不合格,质监局已责令生产厂家整改。而酱油今年的抽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因此本地品牌是可以信赖的。
广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办公室主任田农告诉记者,酱油是国家第一批列入强制市场准入的5类产品之一。他表示,每年市质监局都会展开两次专项抽查,从今年的抽查结果来看,广州酱油的总体情况是良好的,合格率较高,但这些样品只局限于广州市内的正规厂家,不否认城乡结合部存在非法生产窝点。
广州市质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李红兵表示,今年内广州市的酱油、食醋以及大米等五类产品必须佩戴“电子身份证”,广州是全国首批试行这一做法的城市。据了解,该“电子身份证”将记录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多种信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用电话、短信或设在商场、超市、农资店、种子站等消费场所的终端设备查询就可辨别商品的真伪。
小贴士
三招鉴别酱油质量
一看。优质的酱油颜色红亮,看上去透明有光泽;劣质酱油颜色发黑,发暗,不透明。
二摇。优质的酱油摇一下会产生细腻的泡沫,而且能够持续很久;劣质的酱油经摇晃后,产生的泡沫很大,但不能持久。
三晃。把酱油倒在碗里,轻轻晃一下,优质的酱油挂碗的现象很好,能够持续很久;劣质酱油挂碗现象不好,很快就会滑下去。 《南方农村报》2006年12月11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