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南京报业网报道】酱腌菜作为消费者经常食用的佐餐食品,消费量巨大。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酱腌菜品种繁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为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江苏省消费者协会联合扬州市消费者协会开展了酱腌菜的比较试验。
日前,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和扬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扬州的六家超市购买了瓶装、袋装、盒装酱腌菜共计20个品种,这些酱腌菜分别由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的17家企业生产。比较试验委托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依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GB2714-2003 《酱腌菜卫生标准》,对酱腌菜的苯甲酸、山梨酸、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和比较。此次受检的20件样品中,总体质量良好,特别是致病菌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仍然有7件样品的部分防腐剂含量超过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
经检测,有6件小菜样品的苯甲酸含量超标。这些产品分别是成都市双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彭州泡豇豆”、海宁市丰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散装“状元酱菜”(萝卜干)、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博风酱品厂散装“状元酱菜”(豇豆)、南京思发调味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散装“仁面果”(酱菜)、上海鲜晶源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的散装“鲜晶源什锦菜”(丝状罗卜干)、南京华夏酱菜制品有限公司(现为南京大观园酱菜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所生产的“酱香片”。其中武汉市黄陂区前川博风酱品厂生产的散装“状元酱菜”(豇豆)中苯甲酸的含量分别达到了3.54为最高。在山梨酸的检测中徐州下邳苔干加工厂生产的下邳苔干菜(贡菜)为2.68g/kg,其余产品全部达到标准。
消费知识:卫生标准
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苯甲酸、山梨酸最大使用量均为0.5g/Kg。食品中添加防腐剂过量,不仅会破坏食品中所含有的维生素B1,还能使钙形成不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人的胃肠有刺激作用,长期过量食用可引发人体癌变。
消费提示:如何选购酱腌菜
消费者在选购酱腌菜时,首先可以从色泽和气味辨别酱菜的优劣。优质酱腌菜色香味俱全,脆嫩爽口而有弹性,无苦涩味和生菜味,色泽鲜艳透亮,并且散发出酱菜的清香,没有酸味及其他异味。劣质酱腌菜通常会有酸臭味及其他不良气味。劣质酱腌菜汁液浑浊,还经常有许多杂质。有的劣质酱菜菜体表面发黏,还会出现白膜斑点。其次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和保质期。散装酱菜的销售商通常将包装日期打印在包装袋上,但包装日期并不能代替生产日期,因为这种做法模糊了产品的保质期限,还要注意看清售货员是否修改了保质期。消费者一旦发现购买的酱腌菜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食用,凭购物发票或收据向或工商、卫生等有关行政部门或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