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济宁市济邹路一号。
从7月22日开始,《大河健康报》刊发“‘盐’多必失”系列报道,省卫生厅马建中厅长对此做出批示,报道还引起了医学界、营养学界、食品餐饮企业、盐业部门及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以各自的行动,将“科学食盐、找回健康”行动推向深入。
8月12日,河南人民会堂广场成了露天大讲堂,百名专家义诊,结合病例宣讲低盐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到场咨询的市民超过万人。
8月12日的大型义诊活动由河南省卫生厅、《大河健康报》联合主办,省人民医院承办。郑州市18家医院的百名医学专家及河南省盐务局、河南省卫群多品种盐有限公司参与了这次大型广场健康咨询活动。活动当天,万余名市民顶着高温前来咨询,在这个巨大的讲堂上,“低盐”与“健康”的观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限盐宣讲的同时,各医院为5000多人测了血压,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郑州市五院还为800多人免费测了血糖。郑州市中心医院还把显微镜搬到现场,为咨询者免费测血型和乙肝表面抗原。
市民:
“装备”齐全来咨询
当天8时,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每个专家义诊台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不少人一边排队一边读书看报,几个年轻人还带着随身听,更多的人则悠闲地拿着扇子扇风纳凉。
在测量血糖的队伍中,郑州市民胡大妈把一张报纸铺在地上,席地而坐。“我早上6点就过来了,刚才向专家咨询了一些糖尿病方面的问题,现在想测测血糖。”虽然来得挺早,但她检测血糖还是排到了100号之外,“还好我早有准备。”她摇了摇手中的扇子,然后打开手提袋,里面装着水、面包、风油精和毛巾,“热了,抹点风油精;累了,坐着歇一会儿;测完血糖,马上就能开饭。”看见胡大妈装备如此齐全,旁边一位老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患者:
我挑“我的专家”
家住内乡县72岁的黄宗琬老先生是一名退休神经内科医生,他一大早就赶到郑州参加义诊。“大概是1992年,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传玉组织义诊,我就是一名受益患者,一晃10多年过去了,我第二次参加义诊,还是冲着高医生来的。”黄老先生说。
柳先生是妹妹用三轮车推来就诊的。“今天专家多,我想找位专家好好给哥哥看看病。”柳女士说,柳先生去年患上脑出血,现在落下全身瘫痪。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文世林为柳先生看过后,遗憾地说“发现得太晚了”。原来,柳先生早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自己根本未察觉,直到脑出血,才发现这两种病。“如果提前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压,就不会落到这一步。”文主任说,预防意识太重要了。
食盐:
每天少于2克,高血压不发病
“在市民眼中,盐就是一种调味品。但在医生眼中,盐更是一种生命物质。”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王浩、赵海鹰两位主任医师的低盐讲解让咨询者不时发出这样的慨叹。
随着食盐量升高,高血压发病率会直线上升。科学家实验证明,每天吃盐少于2克,高血压几乎不发病;每天吃盐4克,高血压发病率是3%;每天吃盐4~15克,高血压发病率是15%。
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李海波副教授说,人一天对钠的最低需要量为2克,一般为3~4克。因此每天吃盐应尽量不超过6克。
“那我们每天吃这么多盐,会不会都患上高血压?”一位市民非常害怕。“不是的,有些人是盐敏感者,容易患上高血压,有些人则是盐不敏感者。”李海波说,但盐不敏感者食盐过多也可引起某些呼吸道疾病、骨质疏松症、肾脏结石、糖尿病和胃肠道疾病。
据介绍,英国有些民间组织自觉把控盐作为健康生活方式,他们把每年2月8日确定为控盐日,借助这样的纪念日,把低盐观念普及到民众中去。
现场:
2克小勺很抢手
“你们在卖盐吗?”不少市民走到《大河健康报》咨询台前,一看到盒子里放的盐,都不禁开口询问。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拿出盒子里的一个小蓝勺,挖一勺盐,耐心解释:“我们不卖盐,是推广‘科学用盐’理念的。”
“别看这个小蓝勺不起眼,它可是2克的控盐勺。每天,一个人只能吃3勺盐,也就是6克盐,否则对健康不利。”本报工作人员的讲解,让不少人倍感震惊,因为他们每天的食用量大大超过这个标准。
本报及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赠送的小勺很快被“抢”空,只剩下盒子里唯一一个用做示范的小勺,一位老先生为了确定2克是多少,特意挖了一勺盐,放进随身携带的药瓶盖里。“回家,这个药瓶盖就是挖盐勺了。”老先生说。
查看更多